面对特大暴雨侵袭,第一时间抢修历史文物,确保文物得到保护,是焦作文物人“人在,文物在”的铮铮誓言;开展“大抢修、大排查、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更是焦作文物人的使命和担当!
这次暴雨灾害中,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根据全市文物大排查数据,我市范围内有92处文物保护单位及博物馆受灾,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其他不可移动文物6处。据初步统计,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损失约为9000余万元,灾情十分严重。
8月10日以来,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的相关措施,市文广旅局对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再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市文物系统掀起“大抢修、大排查、大培训、大练兵”活动高潮。
勇担当、敢作为
全市文保人全力防汛抢险救灾
面对罕见暴雨造成文物保护单位的灾情,我市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投入到文物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他们冒雨赶赴田野乡村,排查文物保护单位险情隐患,尽其所能进行防汛抢险救灾,全力保护文物安全。
博爱县省保单位成汤庙大殿东山墙墙体大片坍塌,东山墙大梁架裸露,室内部分漏雨,博爱县博物馆馆长张军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采取临时保护措施,采用雨布遮挡和木桩撑顶的方式和方法,来弥补该建筑再进一步受损坍塌。
修武县国保单位胜果寺塔周边地势较低,排水系统不畅,积水情况严重,该县文旅局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制定文物防汛预案,投入专用车辆、水泵、发电机及配套设施等防汛物资,连续7天实行24小时在岗制,根据天气变化实时调整工作方案,采取机械抽水和人工排水两项措施,保证国保单位安全度汛。
在全市文物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市文物保护状况总体平稳,文物安全可控。
积极开展“四大”活动
做好灾后文物抢救性保护
我市全力开展灾后文物抢救性保护。市文物局组织全市文博单位对文物受损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摸清文物受损情况,编制文物建筑维修保护、安全防范,博物馆馆藏文物修复保护方案,共谋划文物受灾重点项目25项,共计6300多万元,上报国家、省文物局,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救灾资金支持。
市文广旅局积极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汇报我市文物受灾情况,争取省文物局的支持。目前,已争取国家、省应急抢险资金75万元,5万元应急抢险资金已到位,用于国保单位寨卜昌古建筑群抢修及古寨墙加固。
中站区文广旅局争取社会民营企业家为国保级文物保护单位许衡墓定向捐赠50万元,用于许衡墓受灾房屋修缮。
全市对外开放、陈列展示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开展了一次全员大排查,集中对公共场所及办公区域进行“地毯式”消毒、全面消杀等各项防控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做到“大灾过后防大疫”。同时,调整充实陈展内容,更新展出形式,提升陈展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全市各文化场馆对外开馆创造条件。在疫情闭馆期间,全市各级博物馆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加强业务练兵;采取不同手法、不同方式来推广宣传文物法,利用抖音、微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来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