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博爱县乡村旅游4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央视《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等栏目4次对博爱乡村旅游进行专题报道,报道了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通过人居环境提升,发展乡村游,成为全市网红打卡地。
近段时间,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成为了全市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热度持续上升、居高不下。该村充分利用竹林水乡优势,打造了“竹语步道”“故园”“幽篁”“竹林书屋”等独具特色的乡村场景,再现了太行小江南的美丽气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参观游玩。
打卡点:竹语步道
西张赶村位于博爱县西部、磨头镇东部,村庄总面积0.5平方公里,东边有泉水相依、南北有翠竹环绕,流水潺潺、风景宜人。
一进村,就踏上“竹语步道”“竹语步道”的两旁,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竹园。这片竹园是西张赶村占地20亩的“筠竹园”,园内大多种植的是筠竹。筠竹也叫花斑竹,质地坚韧,篾性优良,是各类竹编的原材料。
步道两边的竹篱笆,是当地的手艺师傅用斑竹编制而成的。近二十年来,竹子经济效益逐步下降,西张赶村将竹园转型升级,主要发展绿化观赏、手工编织等文旅产业,也因此吸引来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考察。下一步,该村将持续深挖竹林文化,在竹子上做文章,让小竹子摇身变为乡村振兴的“幸福竹”,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西张赶看见竹林水乡。
打卡点:“幽篁”
打开雾森系统,就让这里有了仙气飘飘的感觉,舞者在这里的“T台”尽情跳舞、走秀……这里是“幽篁”。
“幽篁”的名字取自唐代诗人王维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据村里人介绍,在这样的雨季,最浪漫的事,是走进他们的竹林,撑一柄遮雨伞,在云雾缭绕间,这满园千万片的竹叶,每一片都隐藏着风情万种的浪漫。当然,在这里,最最惬意的是,学古人,竹杖芒鞋入林来,凝心平息,静听清风穿林过。在一片沙沙的婆娑声中,任凭翠竹,摇绿您的心情。
“幽篁”占地1.8万平方米,内有斑竹20余亩。斑竹又名“湘妃竹”。
这里还有“竹林书屋”。这是西张赶村立足本村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在这里,您不仅能博览群书,还可以慢品香韵。
“竹林书屋”的建设,构建了西张赶村涵育文明风尚的精神家园。虽言竹林书屋小阵地,却是精神文明大粮仓。
如果说白天的“幽篁”是人间仙境,那么夜晚的“幽篁”更是如诗如画,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美丽的竹林宛若天上瑶池,幻作人间美景。中秋、国庆,携家人朋友,来夜游西张赶竹林。在灯火辉映间,竹影摇曳里,尽情留连打卡。
打卡点:“竹韵街”
西张赶村的“竹韵街”,在写有“乡间”的景观墙,这里的布景以及墙上的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都描绘了诗人李白寻访友人时所遇的美景。
打卡点:观光爱情步道
该村的爱情步道由青石板和草坪组成,为什么是爱情步道呢?因为此处的青石板一共铺设了520块,旁边的柱子设立了1314根。步道两旁的这些果树、葡萄架都是村民自家种的。在下一步二期建设中,该村计划在此安装灯带,打造垂钓区,增添更多浪漫的元素。
该村还有“打卡拍照区”,“我在竹林水乡很想见你一面”,这句话不仅是打卡的标语,更是西张赶村民最想对游客说的话语;“休闲纳凉区”,给群众聊天乘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好去处;“亲子互动区”,这里增设了动力小火车、人体打印机等亲子互动性强的设施,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更拉近了您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该村还有四个铁艺翻转牌,这些翻转牌一面是优美的诗句,另一面是非常接地气的博爱方言,非常的有趣味性。
西张赶村是一个非常古朴的小村庄,悠悠水乡情,淡淡乡愁思。风里雨里,我在竹林水乡等你,约吗?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通讯员 琚姣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