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这是一项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工作,这是一个可以流传千年而不朽的“河南礼物”……一件件由杨玉升工作室打磨成的根雕作品,犹如岁月沉淀的诗篇,凝固了时光,凝聚着韵味。


2024年1月17日,河南省轻工业行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在周口召开,大会选举杨玉升为河南省轻工业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同时对第二届“河南礼物”进行了表彰,杨玉升根雕艺术工作室《惊梅》等作品被认定为“河南礼物”。

杨玉升,河南省沁阳市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毕业,马驷骥先生亲授弟子,“杨氏根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理事、三马创作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副会长(代理秘书长)、河南省轻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走进杨玉升的根雕工作室,他正身穿朴素的工作服认真进行雕刻。“根雕,就是根据树根形状,因材施‘艺’。作品三分雕刻,七分天成,顺根造形,依形加工。所以它只能打个腹稿,边雕边改。《惊梅》这个作品就是我突然有了灵感,激情创作的,一周就雕刻完成了,有的作品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我希望我们的根雕艺术作品能够传达正能量,家庭和睦、工作奋进、向往美好的情感。像我的作品:《领头羊》《吉祥一家》《福满众生》《浴火重生》等,都是属于正能量的输出。”杨玉升说。


谈起自己是如何走上根雕这个行业的,杨玉升说:“我有一些美术基础,多年前,我在葛村文化站工作时,在沁河滩发现被水冲下来的木材,我觉得有些造型很有意思,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爱上根雕艺术了。当时在乡镇工作比较忙,我就在工作之余做根雕,今天做一点,明天接着做。”从初期的爱好根雕,到爱上根雕,再到现在传承根雕艺术,杨玉升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通过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让根雕艺术“火速出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他的工作室,拜师学艺,希望也能像他一样手舞刀飞碎屑扬,神奇朽木赋瑰相。形神迥异佳姿妙,欲破根身偶锢装。“我的最大期望就是实现废物利用,化腐朽为神奇。把腐朽的树根变成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让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虽然我技艺有限,但是我也收了十几个徒弟,希望他们能够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杨玉升说。西风乍起夜清寒,孤寂枝头只影单。岁月无声星月淡,家园守护志贞坚。“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退休后不好好休息,折腾根雕。我觉得一方面是热爱,喜欢这种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社会做点事,希望能通过我的作品为大众传达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杨玉升说。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杨玉升的根雕作品中,人们往往能读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那些团圆的温情、干事创业的热情、妈妈哺崽的温情……他和他的工作室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及畸形造型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的艺术形象作品。在追求“造型美”的同时注重“情趣美”,天人合创,依材施艺,更融入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对自然山水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创作出了大量“形神兼备”的高品味作品。其创作的《大道·生生》《双喜临门》等作品,利用根材的自然色差,通过巧妙构思、雕刻,表现出花生、梅花等的艺术形象,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题材内容,展现着根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来源:今日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