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假期第一天,《人民日报》送来惊喜!6月8日,《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以《小麦之乡说丰年》关注温县小麦博物馆。
温县小麦博物馆是全国首座以小麦为专题的博物馆,2016年5月开馆,2022年入选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院士题写馆名。开馆至今,小麦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30多万人次。开馆至今,其已成为育种工作者研究、交流的场所,社会各界交流、传承小麦文化的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贡献。
温县小麦博物馆主馆采用开放式仿汉建筑风格,馆内布展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为麦之源、麦之脉、麦之梦、麦之乡等部分11个单元,全面展示了小麦的历史文化和演变传播、河南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地位与贡献、温县小麦的建设成果等。其小麦文化体验园位于馆内东侧,占地5000多平方米,通过雕塑、场景、实物、模型等形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参观者切身体验到小麦文化及农事活动的乐趣。
《人民日报》 文章介绍,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之所以落户温县,首先是因为温县在全国小麦生产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小麦之乡”。数据显示,温县小麦近几十年来屡破国内高产纪录,温县小麦并非主要用于做面条、包饺子,其90%是作为种子的。1996年,温县小麦平均单产518.92公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小麦亩产千斤。2008年,温县粮食单产再创历史新高,被评为河南省粮食高产创新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