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5年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解放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申报的“基层文化指导员 让幸福家园更美好”案例,在全国722个参评案例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这一国家级荣誉的加冕,不仅是对解放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的最高肯定,更彰显了该区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幸福家园进程中的坚实步伐与卓越成效。

机制创新
破局突围 构建多元共享文化新生态
打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限,解放区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引擎,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共享、群众满意”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格局。该机制聚焦群众真实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为切入点,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举措,打破部门壁垒与资源孤岛,推动文化服务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从“标准化供给”向“精准化对接”升级。政府当好“掌舵人”,明确服务导向与发展规划;社会力量当好“参与者”,激活各类文化资源;群众当好“受益者”与“主力军”,形成“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共享文化”的良性循环,让基层文化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力量硬核
95%社会骨干领衔 践行“群众文化群众办”
在解放区的基层文化指导员队伍中,一支“民间力量”成为绝对主力——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能人、文艺骨干占比高达95%,他们中有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专业艺人,也有扎根基层的文艺爱好者。这支“接地气、懂群众、有特长”的队伍,打破了专业文化服务与基层群众之间的壁垒,将太极文化、书法绘画、声乐舞蹈、戏曲表演、阅读推广等专业指导送到家门口。他们既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文化技能的传授者,更是群众文化需求的倾听者,用“熟人视角”精准对接群众喜好,让文化服务更有温度、更具吸引力。这种“群众文化群众办”的鲜明导向,不仅让文化服务扎根基层土壤,更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网络织密
四级联动 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让群众文化服务无死角、全覆盖,解放区匠心搭建“区—街道—社区—楼院”四级联动服务网络,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维覆盖”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区级层面统筹资源、制定规划,打造群众文化服务“总枢纽”;街道层面搭建平台、组织协调,成为群众文化服务“中转站”;社区层面精准对接、落地实施,筑牢群众文化服务“主阵地”;楼院层面精准触达、贴心服务,打通群众文化服务“微循环”。从老年大学的书法班到青少年的非遗体验课、青年艺术夜校,从社区广场的广场舞展演到楼院邻里的读书分享会,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民俗传承、阅读推广等多元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实现了“全龄段覆盖、多兴趣适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盛宴。
系统推进
“三驾马车”齐驱 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谋定而后动,行稳而致远。解放区将“制度设计、网络建设、人员招募”作为驱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三者协同发力、深度融合,确保各项工作蹄疾步稳、落地见效。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工作开展提供根本遵循,明确指导员招募、培训、管理、激励全流程规范,让服务有章可循;完善的“网络建设”为服务落地搭建坚实载体,让文化资源高效流转,精准配送直达基层;广泛的“人员招募”为队伍建设注入不竭动力,吸纳各方人才充实基层文化力量。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同频共振,“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共同绘就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张蓝图”,让文化惠民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此次入选全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是荣誉更是鞭策。解放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国家级荣誉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基层文化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不断强化品牌的持久力、创新力、辐射力、引领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精准的文化服务,让“幸福家园”的文化成色更足、精神底色更亮,为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放经验”。
来源:解放文旅